人民網重慶11月13日電(胡虹)“到2020年,全市所有街道、社區基本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確保每個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12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一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市所有鄉鎮、行政村基本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城市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90%以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60%以上,城鄉養老設施具備醫養服務能力的比例達到 100%,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明確養老服務設施體量 居家養老上門標準化
《方案》要求 ,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為基礎,以養老服務信息化全覆蓋、監督管理全覆蓋和普惠政策全覆蓋為保障,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目標。這里明確規定,要按照人均不低于0.2平方米的養老用地標準和“一鄉鎮(街道)一中心,一村(社區)一站(點)”要求。
“原則上每個城市街道至少布局1個養老服務中心、每個社區至少布局1個養老服務站。”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稱。其表示,《方案》明確規定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原則上不低于1500平方米,應設置生活照料、托養護理、醫療康復、休閑娛樂、文化教育、人文關懷和運營管理等功能區域。
社區養老服務站面積原則上不低于300平方米,老年人口較少的社區不低于200平方米,應設置助餐、康復、閱覽、娛樂等功能區域,有條件的要設置日間照料床位。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原則上要與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一體建設,建筑面積原則上不低于800平方米,應設置托養護理、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體活動等功能區域。有條件的應設置20張以上護理型床位 ,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
此外,村級互助養老點可依托村級公共服務設施設置單獨功能用房,也可依據服務對象需求選擇鄰近合適的農戶設點。原則上所有城市養老服務中心應由養老機構運營,實施“機構進社區、服務進家庭”全鏈條服務模式,設置家庭養老床位,開展標準化居家養老上門服務。
創新服務業態 “養老+” 打造“一刻鐘”養老圈
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方案》明確要支持“養老+”老年用品產品、金融、代購、教育、文化、旅游、物業等服務,創新服務業態,探索開展“中央廚房+社區配送+集中就餐”助餐服務,支持開展社區居家助浴服務,組織開展文化、娛樂、陪伴等精神慰藉服務,發展社區老年學校,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便捷生活圈。
在醫養結合方面,《方案》要求,支持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養老服務中心與鄉鎮衛生院一體或鄰近規劃設置,推進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相結合。同時,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開辦診所、護理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設施,逐步提高護理型養老床位比例,
到2022年,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還要求每個區縣至少建設5個社區醫養結合型機構,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醫養服務能力和水平。
《方案》還提到,組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到2022 年,培訓2000名養老護理主管、20000名養老護理員,每年培養引進100名養老管理院長。
以獎代補 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最高補助200萬
在資金保障方面,《方案》提出,重慶各區縣要加大支持力度,將鄉鎮(街道)、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合理安排專項資金,將福彩公益金區縣留存部分80%以上用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補貼和政府購買社區居家基本公共養老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保障格局。
重慶市級將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予以適當補助,對每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補助200萬元,對每個社區養老服務站補助20萬元,對每個鄉鎮的養老服務中心及轄區內村級互助養老點補助100萬元,并制定相應評估考核獎補辦法予以實施。
并且,《方案》里提到,還將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水電氣費用按照居民價執行,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物業管理費和房產稅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對符合條件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可同等享受小微企業稅費減免、創業補貼、投融資支持等優惠扶持政策。
(責編:陳易、張祎)
轉載自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