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候診空間與交通空間的設計上分隔不明確,候診空間小會使病人候診時受到其它流動病人的干擾而要保持緊張的狀態; 2、診室人多就診患者私密性也無法得到保證; 3、一些醫院在門診大廳的四周布置掛號、收費、取藥等多種用房,由于這些房間的存在影響了大廳的通風和采光整個空間給人以混亂、擁擠感病人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中引起精神壓抑煩躁不安。
![](http://m.haibobo.cn/d/file/news/ylyzx/2021-07-24/befebdb6d29cfd18be1b096531d61a47.jpg) 4、有些新建的醫院門診大廳面積雖然很大,但除了一些簡單的指示標志以外空空蕩蕩沒有任何東西,候診大廳除了座椅和護士臺以外沒有作其它處理。 如果醫院內部的布置成為各功能科室和交通廊交錯形成的迷宮,那么大量外來人流,特別是行動不便、神情疲憊的患者容易迷路,加上標識系統不夠鮮明、統一,易耽誤患者就醫時間,同時也會增加院內擁擠程度。 在醫院的動線設計上,應注意提高效率,避免病人往返迂回,在最短時間和距離內完成就醫且最大限度的防止交叉感染的現象發生,為病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 咨詢臺的位置,一般醫院咨詢臺的位置都是放在大堂正中,面向病人入口,這樣方便病患一進入大堂,就能在很明顯的位置發現咨詢臺,進行一些相關科室、掛號等問題的咨詢。當門診量不大的時候,可以按傳統擺放位置進行設置,如果日均門診量超過5000人次,再按原來的位置擺放就會出現問題,一是人員短時間內會聚焦在大堂中心點,造成人流交通的擁堵,二是影響門診大堂的環境,人員嘈雜、混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把咨詢臺的位置前移,放置在一進大門的一側,配合明確的標識導引系統和工作人員主動服務的行為,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大批量的病患及家屬引導至相應的科室位置,這樣既方便了前來就醫的患者,也讓我們醫院的就醫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工作井然有序,就診人員在最短的時間進行掛號排除就診。 減少不必要的來往通道,在診、治、查科室布局上,盡可能減少醫務人員移動的動線,把相應的辦公室、更衣室、器械室、衛生間等設計到位,工作人員動線明確合理,無形之中就是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患者從病房送至手術室等重要科室要設立獨立通道,確保病人的隱私,又為醫療提供了安全和便捷。 門診診室醫患分流,醫護人員配有獨立通道,提高就診環境及醫院的專業素養。 診室設計為雙通道型,輔助護理人員可同時兼顧多個診室,減少人員配置,提高醫院的經濟性。 候診區域不和公共區域交叉,可分別設置一次候診、二次候診,有效縮短候診就醫時間。 醫院室內環境的設計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實現醫患分流,功能明確、流線清晰、服務配套、為患者提供方便舒適的無障礙醫療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