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裝修設計是一個大的功能之間統籌協調的過程,不同的特定區域既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和整體協調,醫院的所有問診、檢查、觀察、手術等等醫療行為,都是在特定的醫療功能房間內完成的。無論醫院或醫療功能單位是何種形態,最終,功能房間都是醫療行為開展的最基礎空間,而且一般特定行為功能房間的功能需求是相對不變的。因此,醫療功能房間,是醫院裝修設計工作的重點。 在醫院裝修中,功能房間根據醫療行為分類為:
(1)一般診療室: 以醫護為主導,醫護與患者共同參與,在醫院裝修設計中,采用簡單設備儀器或固定裝置完成診療動,包括診室、病房、手術、處置等房間類型。如診察室、一般病房、潔凈病房、潔凈手術室、換藥室、清創室等。 普通病房 (2)設備診療室: 以設備為主導,醫生和患者共同參與,在醫院裝修設計中,采用特定設備或復雜裝置完成診療活動。如X光室、模擬定位室、CT掃描室、B超室、肺功能、腹腔鏡檢查室等。 (3)實驗診斷室: 在該空間,通過醫生檢驗直觀判斷和設備檢驗數據,得出指標性結論。如臨床檢驗室,生化檢驗室、細胞檢查室、微生物檢驗室、冰凍切片室、制片、血液實驗室等。 (4)醫療輔助室: 在醫院裝修設計中是指沒有患者參與,醫護人員獨立操作的醫療服務房間。如供應室、煎熬室、配液室、奶具消毒室、配餐室、污洗室、衛生通過室等。 (5)辦公生活室: 在醫院裝修設計中是指醫護人員在醫院、醫療區域辦公、休息等用房,如醫生辦公室、讀片室、示教室、掛號、收費、值班、更衣衛浴間等。 護士站 (6)產科: 產科不僅要求具有單獨的病房,還有要分娩室和嬰兒室。與其他病房要求不同的是產科對消毒隔離的要求相當嚴格,因此產科病房應單獨設立,盡可能有單獨的出入口以防交叉感染。國外醫院從隔音、安靜的要求出發常將產科設在最高層,小型醫院也可將產科放在外科上部。設計上應盡可能使待產、分娩、產休和嬰兒室四個部分各自形成獨立單元,而又緊鄰,便于工作。 (7)兒科 醫院裝修設計由于兒童抵抗力弱,容易被感染。因此,兒科病房應與其他病房隔開,并設置單獨出入口和衛生處理室。兒科病房的位置設于底層為好。既可減少與其他病人相混引起交叉感染,也便于家長出入和陪住。兒科病房中病床不宜過多,一般每病室不要超過6張。應設置一定數量的隔離病室和觀察病室。病室與病室之間,最好安裝玻璃欄隔,便于醫護人員觀察。現代兒科病房可考慮設置兒童游戲室和小兒活動室。
(8)傳染病房 綜合醫院裝修設計傳染病科的病床數,一般約為總床位數的10%。傳染病房應單獨建立,自成一幢建筑,與其他建筑物之間有25~30米的防護隔離距離及綠化帶。傳染病房的位置應設在醫院的下風向,地勢較高,水位較低之處。設計上要求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嚴格分開,清污路線分明。病房布置以少床分類隔離為主,每室最多不超過3張病床,并要設置一定數量的單間隔離室,室內宜設衛生間。 (9)監護病房(LCU) 醫院裝修設計自PPC護理制(Progressive Patient Care)提出后,監護病房逐漸成為一種現代化的醫療護理體制。ICU(Intensive Care Unit)病床數約占全院總床數的3~5%,一個護理單元一般設6~8張病床。由于多數病人(80%)是術后患者,全身麻醉,體力衰弱,必須防止感染。因此,最好靠近手術室,保持嚴格的清潔,安靜。ICU病房要求設多床室和單床室兩種病室,病室呈圓形或半圓形排列,護士站設于中心、便于監護。去醫院看病使很多人感到害怕。恐懼的原因不僅僅是對診療過程的不熟悉和無助,還可能源于病人會有對環境的恐懼和其身體被侵犯的感覺,以及令病人產生消極情緒的迷宮式就醫路線。 通過研究發現,為便于醫院裝修中對房間分類和空間規劃,不同的功能房間應當按照不同的分類編碼,以方便對醫院整體布局規劃。 因此,從心理學角度探討現代醫院的室內設計,特別是醫院環境的視覺識別系統,就顯得很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