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網/新重慶 由中國養老產業設計裝修知名品牌唯楷裝飾養老產業設計院轉載
九龍坡區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九龍坡現有戶籍人口95.18萬,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61萬,占戶籍人口的23.75%,占比明顯高于全國、全市,健康養老需求與日俱增。
2016年,九龍坡區被確定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區。但究竟怎么搞,全國尚無范本。九龍坡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和居民養老訴求,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步,建章立制夯實基礎。九龍坡區成立了以區長任組長的醫養結合工作領導小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醫養結合工作績效考核等相關制度隨即敲定,其后,九龍坡區出臺《九龍坡區區域衛生規劃(2015-2020年)》《“健康九龍坡2030”規劃》等,更率先全市制定《九龍坡區醫養結合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編制規劃衛生健康用地1325畝,用規劃引領醫養結合工作推向深入。
第二步,政策賦能產業發展。為鼓勵養老產業扎根壯大,我區推行了四項舉措。一是補助,對新建民辦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每年給予運營補貼,對養老機構興辦醫院給予獎勵等,每年區財政補助各養老機構約110萬元。二是深化“放管服”,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等,開通審批綠色通道,對非營利性醫養結合機構實施稅費減免和水電氣價格優惠政策。三是規范管理,在全市率先制定《老年人綜合評估與照護標準(試行)》《重慶市九龍坡區醫養結合服務管理規范(試行)》。四是質量監督,每年對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專項檢查,確保服務質量安全。
目前,全區共有養老機構34家,床位4223張,其中醫養結合機構9家,床位1726張;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73家,床位357張。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實現100%。
大部分居民對養老大概有這四條訴求:能在家里健康養老;需要住養老院時,希望能離家近,心里有依托;一旦發病,能得到就近、專業的醫療救護,不讓孩子勞心勞神;養老看病費用再低點,減少家庭壓力。
根據調研結果,九龍坡區確定了健康養老分類發展框架:沒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實現健康居家養老,占比超過9成;有疾病風險行動不便和確需全程專業看護的老人,可選擇家門口社區養老以及機構養老。
同時該區創新開展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和志愿者服務團隊為載體,通過進社區、進院壩、進家門等方式為65歲及以上居家老人提供家醫簽約服務。截至目前,65歲及以上老年人簽約服務82720人,占比為54.33%。
除了“居家養老”外,還創新實施了“醫養機構協議”(醫療機構與轄區敬老院、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簽服務協議,由醫療機構不定期上門為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醫中有養”(利用轄區醫療資源,指導基層醫療機構加強護理、康復能力建設,指導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老年門診或老年病房)、“養中有醫”(加強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病床建設,支持民辦醫療機構開辦養老機構)模式,形成了全區促進醫養融合的模式體系。
不僅僅是養老院,在社區和醫院,醫養結合的優勢也在不斷凸顯。渝州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是我區首家由民辦養老機構投資興辦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其在規劃時便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鄰,社區老人在中心可以休閑娛樂、學習提升,享受專業的照護和診療,真正實現了“養老不離家”“看病要方便”的愿望。中心今年還將依托社工開展個性化家庭服務,讓更多居民享受“品質晚年”。
位于楊家坪轄區的重慶市總工會康復醫院,目前已成為全市醫養結合的示范標桿。其設有醫療服務區、醫養結合康養區和社區養老服務區,實現了醫院、機構和社區養老的高度融合。其中,醫養結合康養區面積達6800平方米,采用多學科協作服務模式,配備多種專業團隊和先進的養老服務系統,為老人提供專業康復照護服務。
據了解,九龍坡區目前有醫養結合機構共9家,二級及以上醫院開設老年病科的有7家,開設康復專業的醫療機構的有36家,公立基層醫療機構開展中醫健康養老服務達100%。
“下一步,我們還將不斷創新模式,提升社區康復服務能力,讓更多行動不便的老人安心養老。同時我們還將依托‘九龍坡云醫院’,探索互聯網+醫養結合服務,未來,市民有望通過手機輕松下單,自主購買高效、專業的養老服務。”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