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成為很多市民關心的話題。近日,記者從萬州區民政局獲悉,全區將以“一鎮鄉(街道)一中心,一村(社區)一站(點)”為標準,全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積極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到2022年,將建成51個養老服務中心、19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437個村級互助養老點,基本實現41個鎮鄉437個行政村養老服務全覆蓋。
2022年基本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今年起,萬州全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包括社區養老服務站、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鎮鄉養老服務中心以及村級互助養老點,按照“一鎮鄉(街道)一中心,一村(社區)一站(點)”和新建住宅小區每百戶20至30平方米的標準要求配建,讓更多老人在家門口就能舒心養老,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那么,這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標準是什么?具體來說,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面積原則上不低于1500平方米,設置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人文關懷、托養護理等功能區域,其中托養護理區設置20張以上養老服務床位。社區養老服務站原則上建筑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老年人口較少的社區不低于200平方米,設置休閑娛樂區、文化教育區、生活照料區、健康管理區,有條件的要設置日間照料床位。鎮鄉養老服務中心原則上建筑面積不低于800平方米,與鎮鄉敬老院和農村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一體建設,設置休閑娛樂、生活照料、托養護理、醫療康復等功能區域,有條件的設置20張以上護理型床位。村級互助養老點主要依托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單獨配置不低15平方米的專用養老服務用房,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鄰里互助、定期探訪、親情聯絡、緊急救援等養老關愛服務。
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萬州將建成30個養老服務中心、19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可基本實現11個街道197個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到2022年,建成51個養老服務中心、437個村級互助養老點,基本實現41個鎮鄉437個行政村養老服務全覆蓋,城市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90%以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率達到60%以上,城鄉養老設施具備醫養服務能力的比例達到100%。
探索創新“養老”模式,打造便捷智慧養老圈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不僅僅體現在服務設施數量的增加和設施設備配套的提升上。
在養老服務質量方面,萬州明確支持“養老”老年用品產品、金融、代購、教育、文化、旅游、物業等服務,創新服務業態,促進“銀發經濟”健康發展。探索開展“中央廚房社區配送集中就餐”助餐服務,支持開展社區居家助浴服務,組織開展文化、娛樂、陪伴等精神慰藉服務,鼓勵開展老年教育服務,發展社區老年學校,創新開展居家上門助老服務,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便捷生活圈。
同時,探索建設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鼓勵支持大數據信息企業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推動跨業務應用融合、數據共享和協同服務,推廣運用智慧養老緊急救援服務,開發應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地圖”,促進養老服務要素良性互動,打造“一網覆蓋、一體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智慧生活圈。
在醫養結合方面,支持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鄉養老服務中心與鎮鄉衛生院一體或鄰近規劃設置,推進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相結合。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鄉衛生院和社會辦醫院加強護理及康復能力建設,開辦鎮鄉(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開設老年病區(床),構建醫療、康復、護理、養老、安寧療護服務相互銜接的服務模式。支持有條件的鎮鄉(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開辦診所、護理院等醫療衛生服務設施,逐步提高護理型養老床位比例,到2022年,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并建設5個社區醫養結合型機構,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醫養服務能力和水平。
此外,萬州還會加快培養居家養老服務管理、保健、護理、康復、營養等專業人才。計劃到2022年,培訓50名養老護理主管、500名養老護理員,每年培養引進5名養老管理院長,全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