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做好民政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各類民政服務機構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重慶市民政局積極適應養老機構備案管理的新形勢,著力強基礎、建機制、補短板、除隱患,切實加強養老機構安全工作,努力使養老機構成為政府和社會放心之地、老人和親屬安心之所。
一、強化意識責任,構建安全工作齊抓共管格局。
筑牢思想基礎。去年以來,局黨組會議傳達學習21次,召開安全生產視頻會議12次,其中5次傳達到各個養老機構,全市運用典型案例“以案說責”10余次,促使安全發展思想和安全生產意識“入腦入心”。
健全領導機制。市級成立民政、公安等9部門組成的養老機構安全監管領導小組,統籌部署養老機構安全監管工作。市和區縣抓住機構改革契機成立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把養老機構安全監管督查作為重要職能;各養老機構落實專班專人,具體負責日常安全工作,確保養老機構安全“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去年以來,全市召開形勢分析研判會議15次,完善安全監管制度12項。
強化責任體系。頒布《重慶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落實市、區縣、鄉鎮(街道)各級政府的安全監管職能職責,打通 “責任縱貫線”;制定《進一步加強養老機構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明晰民政、公安等相關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能職責,織密“監管橫向網”。落實督查責任制,建立養老機構日排查報告、月調度推進、季研判落實和年考核督促的全過程監管制度,市局班子成員每人定點聯系1個安全監管薄弱區縣,區縣局班子成員每人定點聯系1家以上安全隱患突出的養老機構。去年以來,市級共梳理責任清單28項,開展實地督導132次,區縣實現每月督導全覆蓋、每季排查全整改、每年隱患全銷號。
二、加強基礎保障,提升養老機構安全防范能力。
完善設施全力升級。開展鄉鎮敬老院提檔升級“三改”工程,市級安排4000萬元、區縣配套2億元,對衛浴系統、老年人房間等安全事故頻率較高的重點區域進行改造完善,去年全市鄉鎮敬老院事故發生率下降76%。開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提質增效工程,市級安排1010萬元、區縣配套3350萬元,為養老機構安裝配齊噴淋、煙感、滅火器等消防安全設施設備,有效解決養老機構安全生產“硬傷”。
科技賦能全力提檔。對1060所鄉鎮敬老院和社會福利院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施,對廚房等安全隱患較為突出的區域進行重點實時監控,并將整合采集的信息數據匯總到區縣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江北、渝北等13個區縣的169家養老機構利用智能手環等智能監控設備,對老年人外出、跌倒、摔傷等行為預警報告,有效掃除養老機構安全監管“盲點”。
篩查隱患全力排危。在入院老年人生活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開展風險評估排查,鏈接公安及衛生大數據信息系統,重點篩查傳染病、精神病、社交行為障礙或有犯罪記錄等安全隱患人員,全年共排查出重點人員718人,交由專業醫療機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收住或配備專業社工專人服務,有效剔除安全防范“軟肋”。
構筑網絡全力避險。建立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制度,市級預算740萬元為全市1273家合法的養老機構購買綜合責任保險,去年共由承保單位處置責任事故248起,賠付407.8萬元,未發生一起因事故引起的矛盾糾紛,切實解決安全穩定的“心病”。市和區縣每年投入700萬元,加強養老機構安全業務宣傳和演練培訓,有效提升養老服務人員安全保障能力。
三、突出綜合監管,健全安全保障的長效機制。
建立聯合執法監管機制。會同公安、消防、衛生健康等部門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實地督查1794次,排查隱患1975個,完成整改1896個,整改合格率96%。警示約談572次,有針對性提出整改建議997條,對16家機構進行違法預警督導,3家掛牌督辦重大隱患單位如期完成整改并銷號。
健全養老機構監管懲戒制度。明確養老機構法律責任,建立養老機構違法處置措施,對嚴重違規的機構給予1—3萬元罰款。堅持把無證無照機構納入監管范圍,杜絕監管“盲區”,打通其準入和退出渠道,取締36家,整改備案38家。完善養老機構安全管理信用體系和行業自律體系,建立養老機構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并向社會公布、動態調整。區縣對納入黑名單的機構進行約談提醒、掛牌督辦,并取消資金補助。
加強標準評估引導。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市1368家養老機構進行服務質量基本規范評估,達到基本規范的占65%。成立重慶市養老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每年預算200萬元專項資金,推動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標準化,立項重慶市地方標準12項,已發布6項。
樹立行業示范引領。委托市養老服務協會組織實施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對綜合型養老機構建立“星級”評定制度,評定五星級養老機構2家、四星級養老機構13家;對社區嵌入式機構建立“金葉”評定體系,評定五葉級社區養老機構3家、四葉級社區養老機構5家,引領養老機構安全提檔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