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孩子在玩猜拳游戲。新華社發馬思嘉攝
位置較偏、沉悶寂靜是不少人對于養老院的印象。而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一家私人頤養院卻和幼兒園開設在一起,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年輕員工的活力,給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周一至周五下午,是老人們與孩子們的固定活動時間。“我們一直變著花樣設計適合老人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目前最受歡迎的要數‘植物大戰僵尸’。”金色陽光頤養院“90后”護理部主任郝乾帥說。
“植物大戰僵尸”活動中,養老院里20余位年齡在79歲至100歲之間的老人圍坐在寬敞明亮的大廳里,看到頭戴塑料桶、扮演“僵尸”的年輕工作人員,被扮演“豌豆射手”的孩子們拿乒乓球砸得東躲西藏,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老人們還喜歡和孩子們“比賽”。夾乒乓球、唱紅歌、畫畫、做手工、傳氣球……老人們取得勝利后,工作人員便齊聲為老人鼓掌,大聲夸贊“爺爺真棒!”“奶奶真厲害!”
頤養院工作人員給老人和孩子講解“夾乒乓球”游戲規則。新華社發馬思嘉攝
“老人也和孩子一樣,喜歡被表揚,只關注他們的飲食起居是不夠的,要看到他們的精神需求。”郝乾帥說。
這家頤養院是郝乾帥的叔叔郝保正于今年3月開設的。此前,郝保正從事了十多年幼教事業。為了讓養老院熱鬧起來,郝保正將他的幼兒園的孩子帶過來,并設計了包括超市購物、節目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同時滿足老人與孩子的需求。
這一模式的探索最初遇到了障礙。郝乾帥說,太小的孩子有點吵,有些年紀大的老人無法適應,而孩子們起初對老人也并不親近。“現在老人和孩子熟悉了,活動越辦越有生氣。”
孩子家長也非常支持這項活動。“不少家長有空了也來參與我們的活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郝乾帥說。
與眾多養老院以老年護理員為主的情況不同,金色陽光頤養院的工作人員普遍年輕,年紀最大的也只有35歲。“年輕人更有活力和創造力,也容易帶起活動氛圍。”郝乾帥說。為此,養老院在招聘工作人員時專門設置了年齡門檻。
經過半年的運營,這支年輕的養老服務隊伍照顧起老人來已很“老道”。“做這一行意味著基本沒有自己的時間,能堅持下來的年輕人除了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外,他們也曾被這些爺爺奶奶感動過。”郝乾帥說。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地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為了讓更多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并發展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鼓勵醫養結合。
頤養院工作人員帶領老人和孩子共同參與活動。新華社發馬思嘉攝
龐大的“銀發族”推動了養老市場,越來越多的私人養老機構開始提供全方位、精細化、人性化的服務,這些服務正在扭轉中國人居家養老的傳統孝道觀念。
出于無奈,44歲的馮平頂著巨大壓力把父母送到養老院,他甚至一度覺得自己不孝順。“現在發現他們在這里生活方便,幸福指數也高,我就放心了。”他說。
“老人可以從孩子那里了解新事物,獲得樂趣;孩子也可以從老人那里聽故事、學習剪紙。”郝保正說,人終究會變老,現代養老機構更應該思考如何提升老人們的幸福感,免去兒女的“后顧之憂”。
來源:新華社 |